第593章 诡异的明军-《明末最强钉子户》
第(2/3)页
经过一番安抚,总算平息了这场风波。
而除了这番小插曲,此次盛宴上,牛苛与汤通两人风光无限。
不仅受到洪承畴等众官员的高度赞扬,连温越也亲自举杯相敬。
不管过往有何芥蒂,至少今日,牛苛与汤通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
此后,帐内气氛热烈。
宴席间,众人商讨次日军务,初步计划已然成形。
次日,曹变蛟、牛苛、汤通只需摆出渡河的姿态,吸引敌军注意。
关键在于,当温越等其余主力向西推进时,能否将建虏主力引至女儿河畔。
若不能,曹变蛟等人断不敢轻易越过小凌河。
地形因素也显而易见,从石门山到小凌河,因地形狭窄,开阔地带稀少。
明军无法展开大规模攻势,只能分批数千人缓慢过河,这无异于添油战术。
而清军,则能一次性在锦州城东、城北部署数倍乃至十数倍于明军的兵力。
这正是温越不主张主力从此处进攻的原因。
再多的兵力,在此地也难以施展。
每次交战,清军都能采取以多胜少的策略。
明军战斗力本就弱于清军,若再陷入以少敌多的境地,后果将不堪设想。
然而,温越也有分析,清军首领不敢承受明军主力渡过女儿河的威胁。
这对锦州南、长泾堡、苗柏堡的驻军构成了巨大威胁。
皇太极非等闲之辈,必然能洞悉此点,定会集结重兵进行拦截,双方将在女儿河两岸展开激战。
趁此良机,曹变蛟等人将渡过小凌河。
尽管锦州城已被重重围困,但城内若能把握时机,率军出城迎战,与城外大军形成前后夹击,得胜也不是不可能。
此战关键在于,时间紧迫。
明军主力西进时,清军虽会短暂困惑。
但很快会调集重兵快速支援,想要顺利过河,并非易事。
当然,对明军而言,是否过女儿河并不重要。
只要能吸引清军主力,解锦州之围,即为胜利。
商议完毕。
帐内气氛凝重。
明日一战,至关重要,稍有不慎,便可能演变成双方的决战。
对面是凶悍的建虏,数十万兵马厮杀,生死难料,祸福仅在瞬息之间。
无论是大将还是小兵,都可能瞬间战死,柏恩光的遭遇便是前车之鉴。
洪承畴极力鼓舞士气。
而王恩宠则以严肃的口吻告诫,明日之战,若有谁胆怯退缩,不尽心为国效力。
他定将如实上书,予以弹劾。
……
夕阳西沉,夜色缓缓织上大地,四周的景致在暮色中渐渐隐去。
唯独北面石门山、西面黄土岭和南面马娘宫等地,依旧在视线中占据一席之地。
不过此刻,它们已被连绵的军营和猎猎飘扬的大纛旗所替代,仿佛一片由战旗和帐篷组成的海洋。
营地里,星星点点的灯火开始闪烁,其中不乏随军的民夫们,他们正热火朝天地工作,打造着战争所需的器械。
明日的战斗,无论是曹变蛟和牛苛在小凌河的行动,还是温越等人在女儿河的渡河,都离不开大量木排和浮桥的支持。
为了确保顺利,监军王恩宠还特意调集了渔船,沿着小凌河北上,随时准备为前线部队搭建浮桥,以应对不时之需。
大明虽已疲惫,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前线物资依旧源源不断。
为了防止清军偷袭,所有渔船都沿着小凌河西岸和北岸行驶,确保安全。
汤通军则沿河谷扎营,各巡逻队,密布岸边,以防不测。
牛苛军在石门山安营扎寨,同样挖壕沟,严阵以待,防止清军的突然袭击。
战旗飘扬,营帐连绵,马嘶人喊,整个战场弥漫着金戈铁马的氛围。
在黄土岭下,温越策马而立,静观石门山的北面。
他沉稳如山,静待风暴来临。
山雨欲来风满楼啊……
……
崇祯三年的八月初七,晨曦微露。
明清两军的营地已是一片喧嚣。
从云端俯瞰,大地宛如一幅精细的画卷。
城池与屋舍犹如棋盘上的格子,而一座座军营则如同刚破土而出的蘑菇,星罗棋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