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林珏此刻把头转过来,盯着岳飞。 眼神闪烁。 岳飞则呼出一口浊气…… “北伐一事,如果不北伐收复失地,南方百姓不但要承担沉重的赋税负担,忍受原本富庶安定的乡土成为前沿地带的弊端,还得容纳数量巨大的北方移民。而若北伐成功收复失地,则可以极大的减轻这些压力。” “再加上靖康、建炎年间,金军南下时曾打到京西、江西北路和两浙大搞三光,其事到绍兴十年,也不过十三年!” “所以即使是南方民众,也很清楚对他们生存威胁最大的是谁、以及这种威胁到底可怕到什么程度。更不必说利益权衡之外,道德和情感的力量也相当强大的南方官吏!” “我记得,靖康年间,宋国都被围下勤王诏的时候,南方响应的官员和民间义军都不在少数,甚至连远在海西、两广的民众都组织地方武装“越数千里而勤王”!” “这些得失义利,当时的百姓看的很明白,执政的士大夫,也大部分看的很明白。所以第一次绍兴和议的时候,临安街头才会到处有声称“秦相公是细作”的揭帖,群情汹汹几致生变;的民怨沸腾。” “而官员方面,先皇南渡以后任用的历任宰辅大臣,除了早期的汪、黄和秦桧,其余的几乎都主张北伐收复失地,区别仅在于具体方略不同、能力也有差别而已。” “其他文职官员和在官不在官的士大夫之中,主战的也是多数,而且很多人不但有恢复之志,也有恢复之才。如督抚西线战区的四川安抚制置使胡世将,即是江南士人,但这并不妨碍他信用吴璘等人,坚持抗金,直至在绍兴和议与金人争领土画界时发恶疾而死。” “当年秦桧上台独相主导完成和议以后,下手迫害最狠的也不是武将,而恰恰是士大夫!” “所以张达之前的言辞,过于偏颇了,除了极少数的官吏之外,当年北伐,算是举朝上下,万众一心!” “但北伐成功,尤其是收复燕云十六州,淳熙和议之后!” “满朝文武,已然厌武……” “十余年的北伐,掏空了国库,民间税赋不减,朝堂上下,节俭成风……” “而让朝廷一直坚持下去的理由,就是岳家军,不断传回的捷报。” “整个天下,都期待着岳家军大胜,天下太平的那一天。” “而这一天,随着淳熙和议,似乎来了,又似乎没有到来!” “北方虽然收复,但是数年金宋大战,使得北地百姓,除了岳家军外,对大宋朝廷本身,并不信任,尤其是燕云十六州的百姓!对宋廷,极其排斥。唯一能安抚的,也只有削减他们的赋税,还有让时间慢慢抚平民愤。” “其次就是之前的北方难民,如何重新北迁?他们南逃十余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一些北民,在几十年的时间里,好不容易在南方,打拼出了一点家底,现在又让他们舍弃,如何甘愿?淳熙合议虽然签订,但是金人会不会在几年之后,又卷土重来,毕竟金国无信,所谓合议,撕毁了不知多少次!” “最后一次北伐,功败垂成,虽纵马,饮酒,黄龙府,但终归没有将金国彻底覆灭……” “天下如何安定?财政如何流转?都成了官家要面对的难题,朝廷一时陷入困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