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三章:儒门错了?-《唐朝最佳闲王》


    第(1/3)页

    找于志宁,对于朝廷来说,难度并不大。

    特别是在知道于志宁是去会友的消息之后,只需要通过监视儒门的暗卫,就可以知道于志宁在哪里。

    况且,于志宁在儒门的地位本就不低,能让于志宁前去拜访的,也仅仅只有那几个人。

    命令发出去的第三天,马周等人便得到了于志宁的消息。

    此时此刻,于志宁正在洛州拜访闲赋在家的当代大儒孔颖达。

    孔颖达何许人也?

    孔子第三十一世孙,生于北齐后主武平五年,八岁就学,曾从刘焯问学,隋大业初年,选为‘明经’,授河内郡博士,补太学助教,隋末大乱,入唐,任国子监祭酒。

    国子监,也就是太学,全国最高学府,上至皇族太子,下至达官贵人的子弟,都会来这里学习。

    简单点解释,就是来了这里上学的,只要自己不是特别差劲,将来以后,都能混个一官半职,脑袋灵活点的,办事灵性一些的,封爵拜相也不是什么问题。

    祭酒,就是直接授课的老师,同时也是国子监的负责人,相当于后世大学的校长级别的。

    李元吉登基后,孔颖达无法接受李元吉对儒门的打压,故而告官离去,但也没有回自己的衡水老家,而是在洛州定居了下来。

    或许是早已看到他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或许是无意识的。

    但是现在,机会真的来了。

    再简单点说,孔颖达就是现在儒门的领袖,不管实际上怎样,精神上是这样的。

    一个孔子三十一世孙的身份,就足够了。

    况且孔颖达在国子监这么多年,所积累的人脉,也更不是某一支能够抗衡的。

    ……

    儒家真的就一无是处吗?

    当然不是。

    如果真觉得儒家是一无是处,那么早在最开始的时候,李元吉做出的就不是打压这一举动,而是跟秦始皇那样,直接来个焚书坑儒。

    打压,只是不想看见他们一家独大,毫无竞争的样子,而焚书坑儒,则是彻彻底底的毁灭。

    而秦始皇与汉武帝,采取的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极端,而最终的结果,表面上看,有很大的差别,实际上来看,两者并没有什么差别。

    秦朝之后是亡了,汉朝虽然继续延续了几百年,但却始终未能恢复到往日的盛世,甚至到了汉武帝死后的几十年内,便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层。

    凡事没有绝对,出现即合理。

    这就是李元吉对世间万物的感触,合理的,未必是好事,坏事未必不能变成好事。

    封杀了大量的儒家思想,但也保留了一部分。

    所以,李元吉选择的是秦始皇与汉武帝两者中间的那条路,不坑杀,也不推崇。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