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五章:与众不同就是特色-《唐朝最佳闲王》


    第(3/3)页

    今日的泾阳,与昔日的泾阳没有任何的差别,还是一模一样,朝气中带着浓浓的死气,往来的商队,鲜有入城歇脚的。

    老县令去了朝廷,新县令年轻的可怕。

    对于越级提拔的上官仪来说,这是一份责任,也是一份挑战,更是一份信任。

    不管是同期也好,其他时候的也好,科举后第三年就担任县令的,虽然只是代县令,并不是正式的县令。

    但是上官仪在官场上的晋升速度,也是千古无人后无来者的。

    痛苦的上官仪,放下了手中那份前任县令写下的长篇巨作,那是他特意用了几日的时间,为自己留下的宝贵资料与经验。

    单从这份资料上来看,虽然没有见过自己的前任,但也能清晰的判断出,他是个忠心耿耿,恪尽职守的好县令。

    可这样一个好县令,并不代表就能带好一个地方,当然,这不是贬低闵贤,而是泾阳这个地方实在太尴尬了。

    揉了揉太阳穴,上任以三月时间,可如今的泾阳,没有任何的改变,上官仪所推行的政令,仅仅只是延续前任县令的政令。

    他也想过要改变,但却发现自己的经验,并不适合用在这里。

    泾阳的机遇在哪里?

    上官仪实在想不到。

    水泥作坊很不错,产能很高,利润也很高。

    但整个大唐的水泥作坊,全部是朝廷直管的,直管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税收直接上缴朝廷,不再上缴地方。

    上官仪也觉得有些不妥,对地方官府有些不公平,可整个大唐都一个鸟样,自己嚷嚷着又有什么用?

    而且他也很清楚,让自己来当这个县令,并不是来找朝廷麻烦的,而是来解决这里问题的。

    再次看了眼那份闵贤留下的资料与经验,上官仪无奈的苦笑着摇头道:“好县令是好县令,可您这也太好了点,后生身边实在是无人可用呐……”

    闵贤将衙门每一个人的特点都写的很清楚,但怎么用却没有说明,上官仪有上官仪自己的想法,闵贤没想过要干涉他。

    但如此一来,就出现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那就是上官仪身边没有师爷。

    对于一个当了几年监事的人,整个关中中原地区到处乱跑,而且还年轻的吓人,你指望他上哪整来一个师爷?

    倒是想提拔一个上来,但这些人都不太合适。

    “老七,我吩咐你办的那事怎么样了?”愁眉苦展的,也没有任何办法,上官仪将目光看向了老七。

    老七是他的外号,大名萧山,本就是泾阳县的衙役,为人精明机灵,很能干。

    明面上没有动作,但不代表暗中也没有动作,上官仪让萧山派人带着自己的书信,到长安去找那些有些交往的客商,看能否寻求一些帮助。

    然而,老七却是摇了摇头:“他们要么就说自己能力有限,要么就是暂时无意,但来年若是有想法,会优先考虑咱们……”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