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在关书里。会写明需要交的束脩金,也就是学费是多少,分几次交完。还要写清楚,节庚礼除外。也就是逢年过节的时候,需要额外送一些红包给先生。 这个时候读书的孩童,可没有后世那么幸福,还有寒暑假。在这个年代,学童除了少数的沐休日之外。全年只有清明、端午各放一天。每年十二月初十前后放年假,到次年的正月十五之后开门。 这些事,温夏在今天带着秦谨言来找马先生之前,就已经打听得差不多了。甚至就连马先生每年收的束脩有多少, 她也打听的差不多。 因此, 当温夏看到关书上写着, 一年的束脩就要四两银子的时候,她也没有太过于吃惊。 即使这四两银子,在村子里已经足够买一个小房子了。 不过在古代,读书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不仅是跟着先生学习要交束脩,就连笔墨纸砚,哪一件不需要花费大量的银钱? 温夏今天过来的时候,身上就带了五两银子。想着如果秦谨言能够通过考试,当场就把束脩给交了,争取让秦谨言早点过来读书。 当温夏把银子拿出来,递给这名阿婆的时候,阿婆的表情明显很是高兴。 虽然马先生本身学问好,和郭举人关系又非常不错。但是,他毕竟只是一名秀才,不能领朝廷发下来的银子。 镇上一些有钱的人家,家里都又家塾。会请一些他们认可的先生,来为自家的子侄授课。 而这种家塾老师,往往都会住在主人家中,好方便教学。 虽然镇上也有一些富贵人家来请马先生,但是马先生的夫人身体不算好。马先生不放心把夫人一个人留在家,自己常年在外,就拒绝了很多人家。 这样一来,马先生能够教授的,大多都是一些平民人家的孩子。 虽然能够拿得起银两,给孩子读书的人家,大多条件不算太差,却也没好到哪里去。 再加上马先生为人厚道,并不要求过来读书的孩童,一次性交齐全年的束脩。所以有不少人家,每旬一交。难得碰到一个这么痛快大方的家长,阿婆心里自然高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