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计 假痴不颠-《孙子兵法三十六计智谋全解》


    第(1/3)页

    [提要]

    “假痴不癫”,其关键在一个“假”字上。这里的“假”,意思是伪装装聋作哑,痴痴呆呆。俗话说:“装疯卖傻”,而实际上内心却特别清醒。“痴”是痴呆愚笨,“癫”则为癫狂错乱。假痴不癫多应用于自身难保,情况不利的情况下,此时假装愚笨,胸无大志,或身病体残,不省人事,目的是使对手放松警惕,增加他的傲气,并躲过杀身之祸。“痴”“癫”只是一种表面现象,而暗中要积极准备,等待时机,时机一到,就要突然采取行动,这种方法的关键要表演得逼真,不露破绽,若表现不逼真,被对手识破,则非常危险。

    [原文]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去雷屯也。

    [译文]

    宁可装作糊涂而不行动;不可冒充聪明而轻举妄动。要沉着,不泄露一点机密。就像冬季的云雷屯聚收藏待机而动一样。

    [解析]

    此计用在军事上,常作为老成持重的谋略,本来很能,却表现出不能,明明知道,装作一无所知。当战机未蚕桑时,要沉着冷静地像个呆子,如若假装癫狂,不仅暴露战机,而且胡乱行动而引起对方猜疑。所以装作呆子必取胜,装作癫狂必失败。有人说:“假装糊涂可以对付敌人,又可以指挥控制自己的军队。”

    难得糊涂,假装糊涂,并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人是有自尊心的,谁都想显露自己的能力和才干,尤其是聪明勇敢的人,更是如此。所谓“聪明难,湖涂更难”,因为让聪明人假装糊涂,让勇敢的人装作怯懦,违背了人性天性,将会激起剧烈的内心冲突。原本很聪明,即要装出一副懵懂胆小或痴痴呆呆的傻样,不仅被敌人污辱为妇孺小人,还要受自己人的轻视,其内心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

    然而,所谓“大智若愚”,具有超常才智的人,外表上看都是糊涂的,因为他们明白,聪明外露的危险性和装糊涂的必要性。而这种“一时的糊涂”,往往可以赢得胜利和成功。

    [兵家使用范例]

    大智若愚,蔡锷成功反袁

    中华民国成立后,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逼迫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务,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但这并不能满足其狼子野心,他居然想恢复帝制做皇帝。

    袁世凯的第一步计划就是要排除异己,同时收买一批文人武将为自己效力,云南督军蔡锷是他很自然想到的人物。蔡锷是位年轻且足智多谋的将领,在袁世凯的眼中,他是一头难以驾驭的猛虎,如能受利用则是自己最得力的助手,否则就是最棘手最危险的敌人。怎么办呢?这的确耗费了袁世凯不少心思。消灭他吧,无奈他远在边疆而且兵权在握;放纵他吧,又担心他来日成为恢复帝制的绊脚石。但袁世凯毕竟是聪明的,很快他便想出了办法解决这个“两全”之计——调虎离山!对,就这么着!他先把蔡锷调到北京,然后封为经界局督办,负责清丈全国土地工作,地位与各部总长相等。这当然是表面上的安排,暗地里袁世凯自有他的主张:你蔡锷来到北京,生杀大权由我袁世凯掌握,到那时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想到这儿,袁世凯的脸上浮现出一丝不易被人察觉的冷笑。

    接到袁世凯的调令,蔡锷陷入了沉思:他深知袁世凯的为人,更知道此行吉凶难料,不过,既然袁世凯拉开了这场戏的序幕,蔡锷是会奉陪到底的。

    稍许安排,蔡锷便登上了北上的列车……获悉蔡锷北上的消息后,袁世凯得意地对亲信杨度说:“老虎离开深山了,下一步我要让你看看我是如何制服这头猛虎的!”

    果然,蔡锷赴任的同时,便有二三十名密探到处跟踪。蔡锷对这些“贴身保镖”并不以为然,他十分清楚袁世凯的企图,也明白自己的处境,但蔡锷毕竟久经沙场,颇具大将风度,所以袁世凯纵有千条妙计,蔡锷总有他的一定之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