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提要] “关门捉贼”,是指对弱小的敌军要采取四面包围,聚而歼之的谋略,如果让敌得之人脱逃,情况就会十分复杂。这里所说的“贼”是指那些善于偷袭的小部队,它的数量不多,却破坏性大,所以对这种“贼”,不可让其逃跑,而要断它的后路,聚而歼之。 [原文] 小敌困之。剥,不利有攸往。 [译文] 对弱小敌人,要加以包围,歼灭;对付垂死挣扎的敌人,如果纵其逃去,而又穷追猛赶,那是很不利的。 [解析] 所谓关起门来捉贼,并不是害怕贼人逃走,而是恐怕逃脱的贼人会被别人利用。何况逃走后的贼人,也难以深追。为了避免敌人的引诱之计,对于贼人突然来袭,要把他看成是神出鬼没的敌人。也就是他们看作有疲劳我方的意图。 在古往今来的战争史上,“关门捉贼”之计的运用层出不穷,变化多端。小到将一两个敌人引进房间,来个地地道道的“关门捉贼”;大至将分散孤立的敌人成师、成团地分割包围起来,功断敌人的援应,断绝敌人的退路,关起门来打狗,紧扎口袋歼敌,诸如此类的例子举不胜举。 “关门捉贼”之计在商战中可以引申为:对于弱小的竞争和易于争取的顾客,应当设法将其包围起来,才易于战胜或争取他们。或者提供全面完整、优质系列服务,让顾客的各种需求均摊在本企业或某一地点得到充分满足,不让钱财外流,这也是“关门捉贼”在经营上的灵活运用。 [兵家使用范例] 消灭祸根 采取“欲擒故纵”之计,是因为算准对方即使跑了,也不足为患,甚至大利于我方。 与此相反,若是让对方逃跑,只会造成有害无利的结果,那时候就要下决心斩草除根——这就是“关门捉贼”的目的。 战国时代最大的一次战役——“长平之战”,就是最好的例子。 公元前260年,秦将白起,率兵50万,赵国将军赵括率军40余万,会战于长平。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