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吕不韦接着道:“所以,开封府的房价,那是长期看涨!只要我们把开封府的房子,和财富传承的概念绑在一起炒作。甚至直接让开封府的房产,成为衡量豪商是否有钱的标志!” 到那时,你家里有没有钱,就看你家里有没有开封府的房产!如果有,有几套? “甚至我们还可以根据房屋的特性,开发出接近皇宫,可以时常看到官家的好运房;靠近政事堂诸位丞相居所的丞相房;靠近新科进士的文曲星房;靠近开封府将门子的武曲星房……” “不同的房子,购买价格不一样!有身份的,比如进士老爷购买进士房,就可以半价,而商人若是想要购买进士房,就得加倍!” 听到这里,简王已经满脑子都是钱了,他磕磕巴巴的问道:“可是,可是这样一来,房价岂不是很快就要涨到十万贯,到那时,一般人还买得起吗?” “殿下放心,只要概念炒作成功,接下来整个大宋的地方豪商,以及那些家有余财,但是下一辈却没有出现进士的家族,哪怕是砸锅卖铁,也会纷纷购买一套,用以传家的!” 有大宋朝地方上无数州县的土豪支撑,十万贯一套三层别院,很贵吗? 你是不是看不起我大宋朝的地方土豪? 听到这里,简王使劲儿的摇了摇头,大脑才又一次恢复清醒:“四万贯一套房,五百套房,岂不是至少两千万贯?朝廷一年才收入多少啊?去岁朝廷的田税,好像也就才三千万贯,你这就五百套房子,五百套木头、砖石制作的房子,就给朝廷三个月内,带来了两千万贯铜钱???” 有了大宋朝的田税做对比之后,吕不韦在简王的心里,已经和神仙下凡没有什么区别了。 听到这里,卫鞅微微摇头:“不是这么算的,开封府的房价值钱是有前提的,那便是每次放出去的房子数目极其有限。师弟也是通过限供的方式,才把房价炒了起来。” “不过,若是通过限购、炒作等多重手段的话,每年以十万贯一套的价格,卖出去五百套,还是没问题的。也就是说,在保证房价不跌的大前提下,朝廷每年可以从开封府房产之上,从豪商、开封府将门、文官手中,收回五千万贯财富,用在国用之上。” 说到这里,卫鞅就闭上了眼睛。 这些钱财看似被朝廷回收,可是那些豪商、文官们在失去钱财之后会怎么做呢?他们会变本加厉的使用手里的权力,去谋求更多的财富,这几乎是可以预见的! 而大宋朝又不禁兼并,到时候农民起义的次数,只会越来越多,然后朝廷需要供养的厢军数目也会越来越多。直到有一天,朝廷从房产上赚取的五千万贯钱,还不够养活增多的厢军,那时就是朝廷财政再次崩溃的时候。 这个手段,说上一句饮鸩止渴也不为过。 当然了,作为朝廷的高层,作为既得利益者,可以轻飘飘的说上一句:这都是改革的阵痛,你们的牺牲是有意义的! 而对于被牺牲的底层百姓而言,呵呵! “可是,万一其他人也用学习我们呢?他们也盖房子卖房子呢?要是他们降价了怎么办?” 听到简王如此天真的询问,吕不韦笑着道:“房产生意的关键点不在于具体的运转模式,而在于上面有没有人!” “其他商人若是敢这么做,直接禁军上门,说他们建设的房屋结构不合理,有较大的着火风险,为了开封府的防火大局考虑,这样的房屋,禁止售卖,然后给他们贴上封条,或者直接低价和买了,长此以往,谁还敢卖?谁还敢买?” 啪 啪 啪 伴随着掌声,哲宗和章惇从屏风之后走了出来:“先生果然是国士无双,朕遇到先生这样的国士,实乃大宋之幸运,这才是真正的民不加赋而国用足!” “山野之人吕不韦,见过官家!” “山野之人卫鞅,官家!” “先生之才我已尽知之,不知作为吕先生的师兄,卫先生又有何建议呢?”说到这里,哲宗看向了卫鞅。 卫鞅知道,这也是一次面试。 “朝廷有问题,朝廷的政治制度有问题,朝廷的科举制度有问题,朝廷的以文驭武制度,也有问题,朝廷方方面面都有问题,这一点,想必官家是不会否认的。” “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如今的文官制度有问题,甚至历代以来,不乏有一些充满勇气的改革者,在身居高位之后,想要改变这一切。” 这一刻,章惇想起了王安石,想起了范仲淹等前辈。 “但他们都失败了,即使是章相你,独相七年之久,其实也没有做什么根本性的改变,不过是缝缝补补的裱糊匠而已。” 听到裱糊二字,章惇气的笑了。 “一直以来,许多人都说老夫目中无人,太过高傲,脾气暴躁,和其他人相处不来,可今日老夫觉得,你比老夫还要狂妄,我倒是想听听你的高见!要是说不出个子丑寅卯出来,老夫可就要翻脸不认人了!”章惇直接说道,就差指着卫鞅的鼻子,大骂年轻人不知达天高地厚了。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有二。第一,君臣不齐心,第二,这些改革的大臣本身,乃是文官。” “让文官去改革文官,让文官去主动减少天下文官的福利,让文官去割文官群体的韭菜,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结果,到了众人口中,就成了王安石变法内容是好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却用错了人。这其实不是他用错了人,而是他根本就没有认识到道、法、术的区别,一直沉迷于各种小术,又怎能从根本上改变大宋?” 看着卫鞅用如此平淡的语气,说出了这么猖狂的话语,章惇直接不生气了,反而找了个小板凳,想要好好的听听卫鞅的狂言。他也想知道,眼前这个看起来像是个小年轻的老不死的,到底有没有办法改变这一切。 “如今的文官,进士出身的文官,才是大宋朝官员的主力。他们在成为进士的那一刻起,便和国运相连,所以,大宋从来不杀士大夫,因为,杀了士大夫,就连士大夫身上的国运一起抹除掉了,这样对国家不利。” “而士大夫在无论怎么作死都死不了的前提下,自然是慢慢的放飞自我,尤其是朝廷最多只是贬官而不抄家的情况下。” 在大宋,战时某地最高文官,在敌人到来之后,直接不战而逃,是不会被杀头的,也不会被抄家,最多就是贬官,还能带着老婆、孩子一起去。 这种待遇,除了大宋朝之外,根本找不到第二个朝廷。 这样的行为,已经不能用腐败、无能、无耻来形容了,简直就是颠覆常人想象! 但在大宋,这是司空见惯的! 纵然某位文官真的犯了十恶不赦的大罪,他也不会死,若是皇帝想要处死他,就会面对全体文官的反对,最终,八成是暗中下毒毒死,让他被病死,但绝不会让此人被公然赐死! 这,也是大宋朝的光荣传统之一——不杀士大夫! 这就是为何,文人士大夫、公知们,无不怀念我大宋的缘故! “事到如今,文官体系的问题,已经积累的非常多、非常深,若是猝然改变,小改没用,大改一不小心就会亡国。” 听到卫鞅如此直白的话,哲宗瞅了章惇一眼,章惇则是微微点头,话糙理不糙。 大宋朝如今已经和文官群体融为一体,要是直接大刀阔斧的对文官动手,那大宋完蛋的可能性高达八成。 而卫鞅,也不愿意主持这样的改革。 他又不是大宋朝皇帝,也不是大宋朝皇帝的干爹、义父,凭什么要为了大宋的改革倾尽一切。 所以,在随意分析了一番大宋文官制度的问题之后,商鞅给出了一个不算办法的办法:“所以,我们另起炉灶吧!” “文官群体已经没救了,小改没用,最多只能有几年效果,人亡政息,没有任何意义。可根本性的改变,却很有可能引起文官群体的反噬,最终导致国家灭亡,这也不是我想要的。” “所以,可以另起炉灶。” “如果将大宋比作一个完整的人,如今的文官体系,就相当于这个人体内的十二正经、奇经八脉,虽然已经坏掉了一部分,但考虑到这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可能直接把十二正经、奇经八脉全给切了,全给扔了,那样只会加速此人的死亡。” “但是,我们换个角度看,如果给这个人在开辟一套新的体系呢?让他开始炼神呢?让他开始炼气呢?甚至是炼体呢?” “那时,这个人就像是一个漏了水的水池。水池本身是存在漏洞的,不断在漏水,当水漏完之后,就是朝廷亡国之时。” “在不做根本性改变的前提下,小改没有任何意义,那我们就索性给这个水池增加一个进水管。一边进水,一边出水,理论上讲,只要我们进水的速度足够快,就可以保证水池的正常运转。” “文官体系已经没救了,那就再开辟一个新的体系,比如少府,一个完全听命于官家一人、一个官家可以为所欲为、一个内部官员品级、升迁方式、取材方式,和如今朝廷完全不同的少府!” 问:一个全盛时期的少府,有多少功能? 答:和朝廷一模一样!朝廷有的,少府都有!朝廷没有的,少府也有!皇权特许!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