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胳膊拗不过大腿,大臣们只能同意了皇帝的提议。 建元二十四年下半年,年仅二十三岁的太子王邦开始正式监国。 而在这半年内,王不饿的日子依旧跟往常一样,跟以前的生活节奏是一模一样的。 对于大臣们来说,其实影响也不算是太大,只是以前有什么事情直接找王不饿,现在需要直接去找王邦。 王邦处理完了之后,所有处理过的公务,会送到王不饿的案台上。 若是王不饿觉得没问题,那就直接通过执行,若是王不饿觉得有问题,就打回去让王邦重新批复。 建元二十五年,整整一年的时间也是如此度过的。 刚开始大臣们虽然很不情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的也就熟悉了这种方式。 随着太子处理事情越来越成熟,考虑的越来越周全,大家这才意识到王不饿为什么要选择让太子监国了。 建元二十六年,王不饿开始渐渐的淡出了政坛,很多事情已经不需要王不饿再去逐一审批了。 仅仅只是在一些大事,以及军事上面需要最后的把关,其他的都是太子批复之后直接通过就行了。 建元二十七年,大汉组建了第一支远洋探索船队,这一次的探索,发现了后世的济州岛,以及日本。 虽然岛上没有人,但是这个消息还是给大汉带来了巨大的鼓舞,于是第二支船队立刻开始建造。 建元二十八年,王不饿已经彻底的放手了,所有的军政大权都交给了王邦。 虽然名义上还是太子,但是现在的王邦,已经跟皇帝没有什么区别了。 建元二十九年,五十四岁的王不饿宣布了退位,将皇帝禅让给太子王邦的决定。 这个计划,是王不饿在决定开始培养王邦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的,他只不过是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来完成了这个计划罢了。 而在王不饿打算公布这个计划的前一天,将王邦叫到了身旁,语重心长的告诉了他一件事情。 ‘朕不是自吹,就凭你小子的这点能耐,就算再努力一辈子也赶不上朕,朕的威望太高了,不论是在朝廷,还是在军队,亦或者在民间,朕之所以这么安排,就是不想看着大汉二世而亡,所以只能提前布局,从你开始去荥阳求学开始,往后的每一件事,都是朕安排好的,现在你已知民间疾苦,知基层执政的难度,你对于朝廷的一切,都已经很熟悉了。趁着朕还活着,还能为你再撑几年,培养一下自己的势力,争取在朕走的时候,你能够彻底的掌握这座江山!’ 王不饿当然知道自己的影响力,虽然这话说出来很装逼,但这却是事实。 自己把大汉搞的这么牛逼,王邦就算是个神仙,也很难在这个基础上做的比自己更好。 所以按照传统模式,他登基之后必然会面临着一个问题。 那就是他那个已经‘故去’的老爹,将会是压在他头顶的一座大山。 一个帝国最危险的时候就是皇位更迭的时候,王不饿不敢去将赌注全部压在别人的身上。 所以他只能靠自己。 趁着还不算老,直接把儿子送上皇位,让他培养自己的势力,这样万一哪天自己蹬腿了,对于朝廷来说除了悲伤一点以外,权力更迭的风险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王不饿同样将这件事情告诉了王邦,自然是希望他将来以后也能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帮助自己的儿子顺利交接。 坦白的讲,自己这辈子辛辛苦苦的为大汉打下了这么好的一个底子,若是因为一些荒唐事情就成了别人的嫁妆,王不饿哪怕就是死了,也很难接受的。 王邦登基以后,将年号更改为了继元,寓意着继续王不饿的意念。 退休以后的王不饿除了每日锻炼身体以外,也会偶尔的外出搞一下旅游,老了老了,倒是过上了年轻人最想要过的生活。 继元五年,消失了十多年的匈奴人突然又一次出现了。 只不过这一次突厥人比起十几年前有所改变,不只是突厥人,他们还带来了帮手。 密密麻麻的铁甲步兵突然出现在了西部,先是击败了驻扎在赵佗的西越国的汉军驻军,随后又深入汉境三四百里,连破数座城池。 而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敌人,以及从未见过的战术,汉军一时之间有些难以适应。 对方的战阵密密麻麻的,跟个刺猬似的,到处都是长枪,要比汉军最长的枪还要长,根本就没有攻击的角度。 直到第四集团军的两个甲级部队赶到之后,突厥人以及他的援军这才停下了前进的脚步,而大汉也就此吹起了反攻的号角。 王不饿在看到战报的时候就知道了对面是谁,突厥人终究还是跑去了罗马,现在带来的也正是罗马军队,所谓的刺猬阵,其实就是马其顿方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