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各怀心机-《大争之世》
第(2/3)页
勾践大张旗鼓地入吴,玩了这么一出把戏,不管他当时有多少错,如今在道义上他都站住了脚,我如果贸然把他杀了诸侯会如何看我?何况这厮阴险万分,当初藉由伯噽之口打起领了阖闾遗命的旗号,那样说来他不但不是反叛,反而是吴国的忠臣,普天下都认为越国弱小,不堪吴国一击,勾践又玩了这么一出苦肉计,真的杀了他?唾沫星子都淹得死的人,真他娘的,简直是狗咬刺猥,无从下口啊。
庆忌沉吟半晌,缓缓说道:“勾践。”
“罪臣在!”
“你既来请罪,为何不将吴国逆臣伯噽绑来见寡人?”
“大王,伯噽已经来了。”
“哦,他在何处?”
“回禀大王,伯噽已死,罪臣携来了他的首级,为恐腐烂,已用石灰淹制,盛于匣中存放,首级如今便在殿外,大王可使人验明正身。”
殿中顿时一片轰然,庆忌双眼微微一眯,提高声音问道:“你杀了他?”
勾践重重一叩首,高声回道:“罪臣不敢,伯噽酒后失言,说出真相,罪臣欲绑伯噽来向大王请罪。不料,伯噽自知罪孽深重,恐受寸磔之刑,竟趁人不备自尽而死,臣万般无奈,只好携其首级来向大王请罪。”
庆忌一呆,慢慢地笑了起来:“自尽?死的好!死的好呀!哈哈哈哈……”
庆忌长身而起,一步步走下丹陛。勾践正伏在阶下,只得一步步膝行跪退,庆忌站定,他又急忙伏下身子,额头触及庆忌靴尖。庆忌低着头,凝视着他细长的脖颈,隐隐有种厌恶的感觉。
夫差虽然残暴,但是在庆忌心中却不失为一个大丈夫。而这个勾践,一见到他,庆忌就有种见到了蛇的感觉,那种软趴趴、粘乎乎、花花绿绿恶心人的生物。何谓大丈夫?哪怕再如何不择手段、再如何没有做人的原则,只要实现了自己的报负,就是大丈夫吗?
不错,大丈夫活在世上是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事业高于一切,甚至高于亲情、尊严和生而为人的人格。就得牺牲这一切,让自己变成一个无所不用其极的野兽。
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也许是某些人成功的人生哲学。可是,所有的斩获都是有代价的,这是生活的逻辑。一个无情无义的人,除了他的所谓成就,他还有什么呢?
庆忌笑了,笑的有点残忍,可惜俯拜在他脚下的勾践却没有看到他眼中的寒光:“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么?世事无绝对!就是你不惜抛弃自尊和人格所要谋取的这点成就,我也要从你手里把它夺走,庆忌不是夫差,我断不会让小人得志,你终将一事无成!”
庆忌盯着勾践,勾践如芒在背,过了许久,庆忌才晒然一笑:“勾践,你起来吧,若你一人,死不足惜,寡人怜及吴越万千民众,赦你死罪。”
勾践暗暗舒了口气,连忙谢恩道:“罪臣诚蒙大王厚恩,得保须臾之命,不胜仰感俯愧。罪臣勾践叩头顿首。”说罢又重重地叩了三个响头,这才整齐起身。
庆忌笑容一收,沉声道:“但……死罪可免,活罪难饶。你趁寡人国中内乱,悍然兴兵,屠我百姓,杀我士卒,此罪岂可轻饶?如今畏惧军威,方来乞降,寡人若就这么释你归国,岂非仁义恩德于彼国,却薄待了我吴国将士子民?”
勾践不敢抬头,连忙把腰弯了弯,低声道:“罪臣乞大王吩咐。”
庆忌微微点头,忽一转身,举步向丹陛上行去,到了王座前转身坐定,面前珠帘哗啦啦一扬又止,微微摇曳。
“吴国先与楚国因争桑而起战端,连年征战,不得休闲。既尔公子光弑王篡位,再启国内之乱,战事连绵,迄今方休,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民不聊生。而你越国趁火打劫,其罪非轻,如今唯有将功赎罪,方可免致刀兵加颈之苦。”
勾践俯首道:“不知大王有何吩咐,罪臣但能作主,莫不应允。”
庆忌目光一闪,说道:“如今吴人因连年战乱,耕作无人,年谷不登,今秋明春,已有粮荒迹象,万民饥馁。越国为我属国,又兼有罪之身,于情于理,应予援助。寡人要你借粮万石,来曰吴国粮食充足时再予归还,如何?”
勾践大吃一惊,惶然道:“大王有命,罪臣本不敢不应,奈何……奈何万石米粮,穷我越国所有,也无从筹措,罪臣不敢不求赦免,胡乱应承大王,犯了欺君之罪。越人贫瘠,民间多有衣食无着者,万石粮食,实非……实非越国承担得起的,还祈大王开恩。”
庆忌哈哈笑道:“想以虚言诳取寡人恻隐之心吗?越国贫瘠?越国纵是天下首富,民间照样有衣食无着流离失所者。民虽穷困,越国这些年来独僻于东南,有我吴国为屏障庇护,很少战乱纷争,些许米粮积蓄,难道越国府库之中还拿不出来吗?”
勾践再拜,苦苦哀求,再三诉说苦楚,庆忌已不便出面,孙武早跳出来与他唇枪舌剑,庆忌坐在上面看着二人滔滔不绝,大讲自己国民如何穷困,如何潦倒,一副“谁敢比我惨”的模样,让人忍俊不禁。
经过一番争论,最后勾践招架不住,孙武让了一步,最后以越国借粮六千石达成了协议,庆忌又说王宫失火,城墙损坏,要越国出铁匠木匠石匠等等匠人,又要木材矿石、劳夫民役,勾践巴不得他大兴土木,对此一一答应。廷上书记早已笔走龙蛇,将协议记了下来,勾践可一点头,书记便写好契约,递到他的面前,令其签字画押,勾践无奈,只得硬着头皮签了。
待这些条件谈妥,庆忌神色缓和了许多,对勾践言道:“以上种种,你肯应承,足见悔过之心真诚。不过你刺王杀驾以下犯上之罪,总要略施薄惩。何况,越人是否受伯噽蒙蔽、是否已无祸心,寡人朝臣中未尝没有疑惑,寡人想要你留质于吴,以彰其诚,如何?”
勾践听了心中一凉:“这个庆忌,不是素来光明磊落,坦荡胸怀的吴国第一勇士么,如今怎也变的如此阴险贪婪。他先诳我立下契约,此时若再反悔,他便有了伐越的借口。等到一切停当,还不罢休,要把我留在吴国为质,这一留,何时回去可就由不得我了,到那时,我就成了他庆忌砧板上的肉,要扁要圆,还不是他一句话的事?”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邦交活动格外频繁。而建立各类邦交活动,“信”是其中的最重要因素,为保障邦交的正常进行,“出质”作为“结信”的一种主要形式开始广泛出现。尤其是实力不相当的两国缔结某些盟约时,弱国出质于强国以取信对方更是司空见惯,庆忌这个条件天经对义,勾践实在无从推却,否则吴国要因此质疑越国的诚意甚或出兵讨伐,都是出师有名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