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章 归去。-《奋斗在红楼》


    第(3/3)页

    雍治天子满意的点点头,道:“还算不错。朕不用他,你将来也不用他。你驾驭不住。”

    “儿臣遵旨!”

    “你去吧。”

    晋王走出西苑中的御书房,穿行在秋色怡人的御花园中,这时才微微回过神来。

    近日因为他营救朱鸿飞之事传开,朝中确实多了许多建言立他为东宫的声音。他今日被天子召见,原以为是要谈及东宫之事。不想,却被他父皇三言两语的糊弄过去。

    晋王心中叹口气。他父亲对皇权看的格外重啊!怕他为太子,威胁皇权。一个朝气蓬勃的太子,一个行将就木的天子,人心会如何选择?

    他心中禁不住浮起些不忿的情绪!这老东西!

    …

    …

    闰七月底,距离贾环和黛玉的婚事没几天。贾府中送礼的人群络绎不绝。

    贾环近日亦有些忙碌。

    一场秋雨落下,天气逐步的变得寒冷。正所谓:夜山秋雨滴空廊,灯照堂前树叶光。

    书房中,一排烛光,照射的房间中明亮如白昼。窗外雨滴。贾环正在考校燕王宁淅。布置着未来数年的作用。他和黛玉成婚之后,便准备南返金陵。

    宁淅婚后,蓄起胡须,略显成熟些,依旧文弱。阐述,应答着贾环的问题:如何缓解,甚至解决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以及社会财富分配不均的问题。

    贾环负手而立,道:“子文,发展才是硬道理!要解决当下国朝的社会矛盾,只有发展生产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才能重新调整利益格局。

    这是温和的做法。而更激烈的做法,就是改朝换代。比如,当年的明朝。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任何王朝,只要抱残守缺,不改革,终究要被扫到历史的垃圾堆中去,逃不脱王朝兴替的规律。”

    宁淅用力的点头。心中感慨难言:先生有治国之才,经天纬地之能。若执政,必将现盛世。可先生求官而不得。当今天子猜忌不肯用。”他倒没想到别的地方去。以为先生是仕途失意,将一身经世济国的本事都传授给他。可他只是中人之姿,如何能学到先生本事的十之一二?

    宁淅微微仰头,看着先生挺拔的身姿,沉静的脸庞,心情激荡,脱口而出道:“先生,若我为天子,必拜先生为相,治理万民,泽被黎庶!”

    贾环微怔。随即,微微一笑。窗外雨潺潺,秋意阑珊。

    离别,已经不远了!

    …

    …

    雍治十七年,八月初二。贾环迎娶黛玉。北园中,张灯结彩。

    这场婚礼的场面之盛大,被京中所瞩目,贺喜的宾客层次之高,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何须赘述?

    八月中的晚上,月华如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雅致的房间中,光线明亮。视线所及处,都能看到书本。林妹妹已经从潇湘馆搬到北园里来。

    北园的正房,是贾环和宝钗的住处。西厢房住着苏诗诗。东厢房是贾环的书房。苏诗诗隔壁相同的院落是林千薇的院子。贾环书房东,横穿一个花厅,便是黛玉院的西厢房。韵儿的院落在黛玉院的东侧,方便她出入。

    明亮的烛光下,黛玉挽起一头青丝,盘着少妇发髻。一袭罗衫襦裙,精致的瓜子脸,秋水美眸。渲染着她江南烟雨中孕育出的灵秀,妩媚气质,姣花照月。

    “环哥,这写的…”黛玉在书桌前,微微偏头,看着身旁的丈夫,“太沉郁悲怆。”

    她手里拿着的是,贾环这几月中闲来无事,写的桃花扇的一些稿子:哀江南。

    曲曰:山松野草带花挑,猛抬头秣陵重到。…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

    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贾环站着,轻轻的抚着黛玉的秀发,笑道:“桃花扇本来就是个悲剧啊!”

    又吟道:“竟指秦淮作战场,美人扇上写兴亡。两朝应举侯公子,忍对桃花说李香。一声檀板当悲歌,笔墨工于阅历多。几点桃花儿女泪,洒来红遍旧山河。”

    “好诗!”黛玉默诵一遍,就记下来,提笔在纸上写出来,狡黠的一笑,灵动无比,道:“环哥,我若写悲怆之词,你定然要数落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贾环禁不住莞尔。有林妹妹陪着,这时光,又怎么会流逝的不快呢?这让他更加的憧憬金陵的生活。

    正说话间,紫鹃,袭人两人拿着厚外套、热茶进来。紫鹃道:“三爷,姑娘,已经是亥正一刻了。”

    贾环点头。此刻,窗外,月出中天。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带玉看。

    …

    …

    雍治十七年八月十四日上午,贾母病逝。寿八十一。喜丧。二十八日,贾政辞官丁忧,举家扶灵柩南下,归葬金陵。

    贾环偕宝钗、黛玉并妾室,南归。

    (第六卷完)


    第(3/3)页